每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阶段性的瓶颈,瓶颈是什么,如何突破瓶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么,对于净水行业来说,过去都经历了什么,现在又面临哪些挑战,通过对过去几年净水行业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现阶段面临瓶颈的梳理,希望能找到未来净水行业的发展方向。
2013-2015年(高速发展,伴随市场乱象)
净水器在中国的快速普及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2013年是净水行业的一个转折点,水质污染事件频发、雾霾天气不断,引发人们对于健康的担忧,净水行业迎来宣传普及的契机,加之会销盛行,无疑也助推了净水行业的迅速普及。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2013年末端净水实现爆发式增长,零售额同比增长75.7%,但彼时规模尚小,零售额不足百亿。随后的2014年、2015年,市场增速虽然没有在2013年的基础上继续走高,但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2014年零售额同比增长64.7%,2015年零售额同比增长46.1%,经过3年的高速发展,末端净水规模在2015年已经接近230亿元。3年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净水产品的普及,加强了人们对于净水产品的认知,同时由于部分杂牌追求短期暴利,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行业乱象,对行业伤害极大,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16-2017年(转型升级,理性发展)
随着人们对于水污染恐慌情绪的减弱、会销逐渐淡出以及净水产品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开始,净水行业逐渐回归理性增长,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末端净水2016年零售额同比增长21.3%,2017年零售额同比增长18.3%,零售额达到近330亿。安吉尔品牌定位效果显现、A.O.史密斯迅速崛起、美的高端化转型,净水企业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产品升级和技术引领的推动下,净水行业逐渐摆脱价格战的泥潭,走上高端化发展之路,大通量、小体积、纤薄机身、低废水等趋势性功能不断涌现。2016、2017年也是是末端净水企业确立高端品牌形象,价格迅速提升的两年。中怡康线下月度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3-2015年,末端净水均价为2763元,2016-2017年,末端净水均价提升至3568元,均价涨幅接近30%。
2018年-至今(高压之下,再起波澜)
2018年开始,宏观经济下行、住宅市场低迷,尤其是现房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净水行业迎来外部环境变化的第一次大考,同时随着一二级市场净水产品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前几年普及宣传所带来的红利也在逐渐消退,净水行业新一轮的普及宣传迫在眉睫,尤其是针对三四级市场甚至县级市场。高压之下,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像几年前的小米一样在线上扮演搅局者的角色。接连不断地有品牌推出高配低价的爆款机型,价格一次又一次地刷新历史新低。美的、布谷、小米、云米、苏宁小BIU、飞利浦陆续在线上推出了2000元以下、1500元以下,甚至1000元以下的大通量纯水机,瞄准年轻人群或三四级市场。2019年末端净水市场线上开启价格战在所难免。相比于线上,线下虽然价格有所下探,但依然聚焦于中高端市场,品牌基本能形成共识,维持线下价格底线,防止价格跳水。
未来(合作共赢)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净水行业需要重新思考未来应该如何发展,产品降价只能解决阶段性增长的问题,长远来看,问题还很多,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升级(产品功能—解决方案):近几年,净水企业主要聚焦于末端净水的产品升级,但是随着末端净水产品品牌间的技术壁垒逐渐被打破,末端净水的产品升级进入新的瓶颈期。未来不应局限于末端净水产品功能的升级,应该围绕用户的用水场景深度挖掘,提供多场景、多人群、多安装方式的解决方案。
2、普及(一二级市场—三四级及以下市场):中怡康测算显示,截止2018年底,末端净水每百户拥有量达到19.6台,与发达国家相比,渗透率依然较低,未来普及空间较大。在目前对净水产品有认知的人群需求减弱的背景下,需要新一轮的普及宣传来刺激增长,尤其是针对三四级及以下市场。另外,除饮水以外,其他生活用水的普及程度更低,需要加强全屋净水及细分场景用水的普及宣传。
3、售后(各自为营—合作共赢):净水行业品牌相对分散,目前,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售后网点覆盖率较高,可以支撑未来更大范围的产品普及。多数品牌售后网点覆盖存在区域不协调的问题,未来需要促进行业内售后服务网点打通,深度融合支撑行业的深度普及。
总之,行业的发展需要所有净水行业的参与者共同努力,面对目前净水行业的阶段性瓶颈,净水行业应该形成共识,携手推进产品升级由纵向向横向推进;普及宣传由一二级城市深入到三四级城市,甚至县级区域,推动净水产品深入普及,高配低价的高性价比产品通过线上平台或线上平台+线下专卖店融合可以作为净水产品向更低级别市场深度普及的主要方式;售后服务开放共赢,品牌售后+第三方售后融合打通,形成售后服务网络对净水产品普及的强力支撑。
每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阶段性的瓶颈,瓶颈是什么,如何突破瓶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么,对于净水行业来说,过去都经历了什么,现在又面临哪些挑战,通过对过去几年净水行业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现阶段面临瓶颈的梳理,希望能找到未来净水行业的发展方向。
2013-2015年(高速发展,伴随市场乱象)
净水器在中国的快速普及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2013年是净水行业的一个转折点,水质污染事件频发、雾霾天气不断,引发人们对于健康的担忧,净水行业迎来宣传普及的契机,加之会销盛行,无疑也助推了净水行业的迅速普及。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2013年末端净水实现爆发式增长,零售额同比增长75.7%,但彼时规模尚小,零售额不足百亿。随后的2014年、2015年,市场增速虽然没有在2013年的基础上继续走高,但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2014年零售额同比增长64.7%,2015年零售额同比增长46.1%,经过3年的高速发展,末端净水规模在2015年已经接近230亿元。3年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净水产品的普及,加强了人们对于净水产品的认知,同时由于部分杂牌追求短期暴利,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行业乱象,对行业伤害极大,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16-2017年(转型升级,理性发展)
随着人们对于水污染恐慌情绪的减弱、会销逐渐淡出以及净水产品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开始,净水行业逐渐回归理性增长,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末端净水2016年零售额同比增长21.3%,2017年零售额同比增长18.3%,零售额达到近330亿。安吉尔品牌定位效果显现、A.O.史密斯迅速崛起、美的高端化转型,净水企业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产品升级和技术引领的推动下,净水行业逐渐摆脱价格战的泥潭,走上高端化发展之路,大通量、小体积、纤薄机身、低废水等趋势性功能不断涌现。2016、2017年也是是末端净水企业确立高端品牌形象,价格迅速提升的两年。中怡康线下月度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3-2015年,末端净水均价为2763元,2016-2017年,末端净水均价提升至3568元,均价涨幅接近30%。
2018年-至今(高压之下,再起波澜)
2018年开始,宏观经济下行、住宅市场低迷,尤其是现房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净水行业迎来外部环境变化的第一次大考,同时随着一二级市场净水产品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前几年普及宣传所带来的红利也在逐渐消退,净水行业新一轮的普及宣传迫在眉睫,尤其是针对三四级市场甚至县级市场。高压之下,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像几年前的小米一样在线上扮演搅局者的角色。接连不断地有品牌推出高配低价的爆款机型,价格一次又一次地刷新历史新低。美的、布谷、小米、云米、苏宁小BIU、飞利浦陆续在线上推出了2000元以下、1500元以下,甚至1000元以下的大通量纯水机,瞄准年轻人群或三四级市场。2019年末端净水市场线上开启价格战在所难免。相比于线上,线下虽然价格有所下探,但依然聚焦于中高端市场,品牌基本能形成共识,维持线下价格底线,防止价格跳水。
未来(合作共赢)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净水行业需要重新思考未来应该如何发展,产品降价只能解决阶段性增长的问题,长远来看,问题还很多,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升级(产品功能—解决方案):近几年,净水企业主要聚焦于末端净水的产品升级,但是随着末端净水产品品牌间的技术壁垒逐渐被打破,末端净水的产品升级进入新的瓶颈期。未来不应局限于末端净水产品功能的升级,应该围绕用户的用水场景深度挖掘,提供多场景、多人群、多安装方式的解决方案。
2、普及(一二级市场—三四级及以下市场):中怡康测算显示,截止2018年底,末端净水每百户拥有量达到19.6台,与发达国家相比,渗透率依然较低,未来普及空间较大。在目前对净水产品有认知的人群需求减弱的背景下,需要新一轮的普及宣传来刺激增长,尤其是针对三四级及以下市场。另外,除饮水以外,其他生活用水的普及程度更低,需要加强全屋净水及细分场景用水的普及宣传。
3、售后(各自为营—合作共赢):净水行业品牌相对分散,目前,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售后网点覆盖率较高,可以支撑未来更大范围的产品普及。多数品牌售后网点覆盖存在区域不协调的问题,未来需要促进行业内售后服务网点打通,深度融合支撑行业的深度普及。
总之,行业的发展需要所有净水行业的参与者共同努力,面对目前净水行业的阶段性瓶颈,净水行业应该形成共识,携手推进产品升级由纵向向横向推进;普及宣传由一二级城市深入到三四级城市,甚至县级区域,推动净水产品深入普及,高配低价的高性价比产品通过线上平台或线上平台+线下专卖店融合可以作为净水产品向更低级别市场深度普及的主要方式;售后服务开放共赢,品牌售后+第三方售后融合打通,形成售后服务网络对净水产品普及的强力支撑。
上一页:城镇化里的“厨”位
下一页:集成灶:沉闷厨电里的一股骇浪
智造健康厨电
银田专注厨电制造29年
吸油烟机
燃气灶具
消毒柜
燃气热水器
电热水器
其他